肾
「急性肾衰竭(ARF)」是一组临床综合征,指短时间内发生的肾脏功能减退。 //短时间:几小时至几天
特征:「溶质清除能力」及「肾小球滤过率(GFR)」下降,从而导致「水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」,以及「氮质代谢产物蓄积」。
急性肾功能衰竭(ARF)归类于急性肾损伤(AKI)。
病因
广义上,「肾前性」「肾性」「肾后性」三类病因造成的损伤,都能称为ARF。
狭义上,ARF只包括「急性肾小管坏死(ATN)」造成的损伤。
肾前性病因
有一些病因导致「肾血流低灌注状态」,使得「肾小球滤过率」不能维持正常,从而引起少尿。这些病因就是「肾前性病因」。
- 急性血容量不足
- 大出血
- 消化道或皮肤大量失液
- 液体向第三间隙转移
- 过度利尿
- 心排血量降低
- 充血性心力衰竭
- 急性心肌梗死
- 严重心律失常
- 心脏压塞
- 肺栓塞
-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或重新分布 //此病因是由「全身性疾病」引起的
- 严重脓毒症
- 过敏反应
- 肝肾综合征
- 肾血管阻力增加
- 肾血管病变
- 药物
最初,肾实质没有损害,属于「功能性病变」。
若不及时处理,可能会发展成「急性肾小管坏死」。
肾性
「肾性病因」指「肾实质性急性病变」,主要是「肾缺血」和「肾毒素」造成的。
这些病变中,以「急性肾小管坏死」较为常见。但其实病变可以发生在「肾小球」「肾小管」「肾间质」「肾血管」。
- 肾缺血
- 大出血
- 脓毒性休克
- 血清过敏反应
- 肾毒素
-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//如庆大霉素、卡那霉素
- 重金属 //如铋、汞、铝、砷
- 其他药物 //如放射显影剂、阿昔洛韦、顺铂、环孢素A、两性霉素B
- 有机溶剂 //如四氯化碳、乙二醇、苯、酚
- 生物类毒物 //如蛇毒、蕈毒
肾缺血和肾毒素的影响常常交叉作用,如挤压综合征、脓毒性休克等。
肾后性
「肾后性病因」,即「尿路梗阻」。
临床分期
临床上,急性肾衰竭分为「少尿型」和「非少尿型」。课本上只介绍了少尿型ARF的分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