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科感染(surgical infection)通常指需要外科处理的感染,包括与创伤、烧伤、手术相关的感染。

分类

一般分类

  • 非特异性感染(化脓性感染/一般性感染)
    疖、痈、丹毒、急性乳腺炎、急性阑尾炎等。
    常见致病菌: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埃希菌、铜绿假单胞菌、链球菌等。
  • 特异性感染
    结核、破伤风、气性坏疽、念珠病等。

根据病程长短分类

  • 急性感染(<3周)
  • 亚急性感染(3周~2月)
  • 慢性感染(>2月)

根据发生条件分类

条件性(机会性)感染、二重感染(菌群交替)、医院内感染等。

浅部组织细菌感染

疖与痈

疖与痈都是毛囊及其周围组织急性细菌性化脓性炎症,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。

  1. 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
    • 只累计单个毛囊和周围组织,与局部皮肤不洁、擦伤、毛囊和皮脂腺分泌物排泄不畅或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。
    • 感染好发于颈项、头面、背部毛囊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。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素含凝固酶,脓栓形成是其感染的一个特征。
    • 炎症范围比疖大,病变累及深层皮下结缔组织。

临床表现

    • 局部皮肤有红、肿、痛的小硬结
    • 结节中央组织坏死、软化
    • 触之稍有波动,中心处出现黄白色的脓栓
    • 脓栓脱落后破溃流脓
    • 年龄一般在中年以上,老年居多;部分病人原有糖尿病
    • 病变好发于皮肤较厚的部位,如项部和背部(俗称「对口疔」和「搭背」)
    • 局部:微隆起,红紫色,界限不清,中央有多个脓栓,破溃后有多量脓液排出,中央塌陷如火山口状
    • 难以自行愈合,延误治疗病变扩大加重,出现全身反应
    • 全身:畏寒、发热、食欲不佳、白细胞计数↑

治疗

  1. 局部处理
    • 红肿阶段基于热敷、红外线等理疗。
    • 疖顶见脓点或有波动感时,可用碘附点涂脓点,也可用针尖或小刀头将脓栓剔出。
    • 已出现多个脓点、表面紫褐色或已破溃流脓时,需要及时切开引流。
  2. 全身治疗
    • 休息、营养、止痛。
    • 若出现
    • 糖尿病
  3. 预防
    • 皮肤清洁,增强机体抵抗力。

急性蜂窝织炎

急性蜂窝织炎是发生在皮下、筋膜下、

临床表现

  1. 界线不清、中央坏死
  2. 表浅者局部红肿热痛明显
  3. 口底、颌下及颈部病变,导致呼吸困难、窒息
  4. 厌氧菌引起的急性蜂窝织炎,可有局部捻发音

三种特殊类型

  1. 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
    由厌氧菌(肠球菌、兼性大肠杆菌、拟杆菌、兼性变形杆菌、产气荚膜杆菌)引起,下腹会阴部常见。
  2. 新生儿皮肤坏疽
    是一种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蜂窝织炎,起病急发展快,皮下空虚、浮动感、积脓多时有波动感。
  3. 口底、颌下蜂窝织炎
    小儿多见,感染多起源于口腔或面部。
    来自口腔:喉头水肿、压迫气管,阻碍通气,病情危急。
    来自面部:红肿热痛,全身反应重。

治疗

  1. 抗菌药物:青霉素、头孢,厌氧菌感染追加甲硝唑
  2. 局部处理:早期可硫酸镁湿敷,形成脓肿则切开引流。口底、颌下、颈部的急性蜂窝织炎应早期切开,避免呼吸道压迫症状。产气皮下蜂窝织炎必须及时隔离,用3%过氧化氢冲洗。
  3. 对症处理。

丹毒

丹毒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感染皮肤

手部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

包括甲沟炎、脓性指头炎、手掌侧化脓性腱鞘炎、掌深间隙感染和滑囊炎。
病理特点
1.
2.
3.
4.
5.

甲沟炎

皮肤沿指甲两侧形成的甲沟及其周围组织的化脓性细菌感染,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。

脓性指头炎

脓毒症

注意区别菌血症;细菌进入血液循环,血细菌培养阳性。

病因:

1.
2.
3.
4.
5.
潜在感染途径:

  1. 静脉导管感染
  2. 肠源性感染
    临床表现:
  3. 发热
  4. 心率加快脉搏细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