输血(blood transfusion)在临床上是一种替代性治疗,可以补充血容量、改善循环、增加携氧能力、提高血浆蛋白、改善凝血功能。
输血的适应证
- 大量失血(急性失血)
- 贫血或低蛋白血症
- 重症感染
- 凝血机制障碍
输血技术
- 输血途径
- 浅表静脉输血(最常用)
- 中心静脉输血(病情危重、急性大出血经周围静脉穿刺困难时,可行中心静脉置管或静脉切开输血)
- 输血速度(通常采用重力点滴输入)
(理论上需要,但实际上大量失血一般不考虑失血问题)
注意事项
- 核对交叉配血
- 除生理盐水外,不能加入其他任何药品或溶液,以免产生融雪或凝血。
- 输血时及输血后严密观察病人。
- 血袋保留24h,便于必要时化验。
输血并发症
- 早期并发症
与血液质量有关的为发热反应、过敏反应、溶血反应、污染反应。
与大量快速输入库血有关的事心脏负荷过重、出血倾向、剧院酸中毒、高钾血症、代谢性酸中毒、氨中毒、体温过低。
与操作不当有关的如空气栓塞、肺微栓塞等。 - 晚期并发症
主要指各种传染病(病毒性肝炎、艾滋病、疟疾、梅毒、丝虫病、黑热病、回归热等)以及输血致敏。
血液质量
发热反应
过敏反应
溶血反应
污染反应
大量快速输入库血
心脏负荷过重
出血倾向
枸橼酸中毒
高钾血症
代谢性酸中毒
氨中毒
体温过低
操作不当
空气栓塞
肺微栓塞
各种传染病
病毒性肝炎、艾滋病、疟疾、梅毒、丝虫病、黑热病、回归热等
输血致敏
- 发热反应
- 过敏反应(所以应该加入辅助药物)
- 溶血反应(最严重的并发症)
- 细菌污染
- 循环超负荷
- 数学相关的急性肺损伤(白细胞凝集素或HLA特异性抗体)
-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
- 疾病传播——病毒、细菌
自体输血方式
- 回收式自体输血
收集到的体腔内的积血或手术过程中的失血,经抗凝、过滤后再回输给病人(外伤性脾破裂、异位妊娠破裂、血管手术时失血回输)。 - 预存式自体输血——适用于择期手术病人估计术中出血量大需要输血;
- 稀释式自体输血——一侧采血,一侧输液。
自体输血禁忌证
血液已受污染(胃肠道内容物、消化液、尿液)者;
血液可能沾染到肿瘤细胞;
肝、肾功能不全者;
严重贫血者;
原有出凝血障碍者;
有脓毒症或菌血症;
胸腹腔开放性损伤超过4小时或血液在体腔中存留过久
优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