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全身麻醉」是一种麻醉方法。
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、肌内注射进入人体内,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,临床表现为神智消失、全身痛觉丧失、遗忘、反射抑制,以及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。

全身麻醉药

吸入麻醉药

吸入麻醉药」,是指经「呼吸道吸入」进入人体内,并产生「全身麻醉作用」的药物。

理化性质

  • 最低肺泡浓度(MAC
    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,能使50%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、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浓度。 //也就是「对疼痛刺激不再产生运动性反应」

    从考试的角度来说,我盲猜这个会考。
  • 油/气分配系数
    脂溶性
    与「麻醉强度」呈正比

    油/气分配系数↑,则麻醉强度↑,MAC↓。

  • 血/气分配系数
    药物在血液中的溶解度
    与「药物的可控性」呈反比

    血/气分配系数↓,则药物达到「分压平衡」的时间越短,因而在「中枢神经系统」里的浓度更容易控制

影响肺泡药物浓度的因素

「肺泡浓度(FA)」是指吸入麻醉药在肺泡内的浓度。

「吸入药物浓度(FI)」是指从环路环路是啥?进入呼吸道的药物浓度。

  1. 通气效应
  2. 浓度效应
  3. 心排血量(CO)
  4. 血/气分配系数
  5. 麻醉药在肺泡和静脉血中的浓度差(FA-V

常用药物

  1. 氧化亚氮/笑气/N₂O //也就是气球。想磕了。
  2. 七氟烷/七氟醚
  3. 地氟烷/地氟醚

静脉麻醉药

静脉麻醉药」,是指经静脉注射进入体内,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,从而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药物。

常用药物

  1. 氯胺酮
  2. 依托咪酯/乙咪酯
  3. 丙泊酚/异丙酚
  4. 咪达唑仑
  5. 右旋美托咪定

肌肉松弛药

麻醉性镇痛药

全身麻醉的实施

我说课本怎么起这么高大上的名字……其实就是指「全身麻醉的方法」,或者说「全身麻醉的步骤」。

1. 全身麻醉的诱导

  1. 面罩吸入诱导法
  2. 静脉诱导法

2. 全身麻醉的维持

  1. 吸入麻醉药维持
  2. 静脉麻醉药维持
  3. 复合全身麻醉
    1. 全静脉麻醉(TIVA)
    2. 静-吸复合麻醉

3. 判断全身麻醉的深度

麻醉分期

浅麻醉期

手术麻醉期

深麻醉期

呼吸

不规则,呛咳,气道阻力↑,喉痉挛。

规律,气道阻力↓。

膈肌呼吸,呼吸↓。

循环

血压↑,心率↑。

血压稍低但稳定,手术刺激不改变血压。

血压↓。

眼征

睫毛反射(-),眼睑反射(+),眼球运动(+),流泪。

眼睑反射(-),眼球运动(-),眼球固定中央。

对光反射(-),瞳孔散大。

其他

吞咽反射(+),出汗,分泌物增多,刺激时体动。

分泌物消失,刺激时无体动。

[待补充]

呼吸道的管理

//懒得写了。

并发症

//懒得写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