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
分为三个血清型。
致病性
潜伏期一般为1~2周。
主要侵犯「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」,导致「弛缓性肢体麻痹」,也称为「小儿麻痹症」。
患者和无症状带毒者 -(粪-口途径)-> 咽、黏膜、扁桃体、肠系膜淋巴结 -(增殖入血)-> 第一次病毒血症 --> 带有受体的靶组织 -(增殖入血)-> 第二次病毒血症和临床症状
隐性感染
90%的患者。
顿挫感染
5%的患者。
只出现发热、头痛、乏力、咽痛、呕吐等「非特异性症状」,并迅速恢复。
非麻痹型脊髓灰质炎 or 无菌性脑膜炎
1~2%的患者。
除了非特异性症状以外,还有颈背强直、肌痉挛等症状。
麻痹型脊髓灰质炎
0.1~0.2%的患者。
暂时性肢体麻痹、永久弛缓性肢体麻痹、延髓麻痹。 //延髓麻痹可导致呼吸、心脏衰竭,最终死亡。
特征:非对称性弛缓性肢体麻痹,伴有感觉完全丧失。
免疫性
长期而牢固的特异性免疫。
防治
脊髓灰质炎疫苗有两种:
- 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(IPV)
也叫「Salk疫苗」 -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(OPV)
也叫「Sabin疫苗」
副作用:极少数引起「疫苗相关脊髓灰质炎」(VAPP)
在小儿生后第2、3、4个月服用
以后分别于1岁半、4岁时各加服1次,每次口服1粒。
人工被动免疫:注射丙种球蛋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