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、呈高度多形性、能通过滤菌器、在无生命培养基中能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

生物学性状

形态与结构

无细胞壁。高度多形性(球形、杆状、丝状等)。

无生命培养基中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。

G-,但是不易着色。

一般以吉姆萨染色较佳,淡紫色

细胞膜分为外、中、内三层
内外层(蛋白质及糖类),中层(脂类,含胆固醇)。
作用于胆固醇的物质(两性霉素B、皂素、毛地黄苷等)可破坏细胞膜而致其死亡。

某些支原体(如穿透支原体)有多聚糖构成的「荚膜」或「微荚膜」,可以抵抗吞噬。
某些支原体(如肺炎支原体)有特殊的「顶端结构」,与致病性相关。

培养特性

支原体的营养要求高,培养基中需加入10%~20%的血清(提供胆固醇与其他长链脂肪酸)。

大多数支原体适宜pH为7.6~8.0,解脲支原体适宜pH为5.5~6.5。

固体培养基上表现为「油煎蛋」样菌落,液体培养基中清亮。

抗原结构

可通过「生长抑制实验(GIT)」和「代谢抑制实验(MIT)」鉴定支原体。

冷凝集试验也可以检验。但没有特异性,只能作为辅助诊断。

抵抗力

对理化因素较敏感。

对重金属盐和常用消毒剂(乙醇、酚、甲醛)敏感,但对乙酸铊、结晶紫、亚碲酸钾等有抵抗力。
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物质可以防止杂菌污染。

耐受:影响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(如β-内酰胺类)
敏感:干扰蛋白质合成的药物(如四环类的多西环素、大环内酯类的交沙霉素及红霉素等) 和干扰核酸合成的药物(如喹诺酮类的氧氟沙星)

由于没有细胞壁,支原体在很多方面与L型细菌相似,包括「油煎蛋」样菌落、对理化因素敏感、对青霉素有抗性等。
区别在于,L型细菌为特定条件下诱导形成,失去诱导因素可以返祖;而支原体是自然界的生物。

致病性

  • 侵袭力

    黏附素。
    荚膜和微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。
    侵袭性酶。

  • 毒素样物质

    脂聚糖、神经毒素、过氧化氢、超氧离子等。

  • 超抗原

    能够刺激细胞分泌细胞因子。

  • 免疫病理损伤

分类

博主也不知道怎么分类的。反正照着抄下来了。

肺炎支原体

上呼吸道感染、非典型肺炎、支气管炎、肺外症状(皮疹、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症状)。

解脲脲原体

尿道炎、子宫内膜炎、尿路结石、不育等。